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热门搜索:组织生活会讲话汇报述职总结
市委组织部专题党课: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锻造新时代基层执政骨干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22 08:52:03        浏览次数:104次
免费试读


市委组织部专题党课: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锻造新时代基层执政骨干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热情关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基层干部给予充分理解、信任与关爱。基层公务员身处党治国理政的最前沿,锻造一支政治坚定、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基层公务员队伍,不仅关乎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成效,更关乎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基础。去年5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公务员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明确要求坚持大抓基层的导向,更加注重充实、稳定与关爱基层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组织路线,持之以恒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人员力量下沉、教育培训服务基层、树立正确导向激励基层、用心用情关爱基层,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基层执政骨干队伍。

一、正确认识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巩固执政根基的战略基石。基层公务员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力量,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作为公务员队伍的“神经末梢”,他们身处农村乡镇与城市街道社区等基层治理一线,肩负着落实政策、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核心职责。基层稳则社会安,基层兴则国家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的成效。特别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层矛盾复杂多样的现实背景下,只有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基层公务员队伍,才能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基层好则人民富”的治理目标。

(二)这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引擎。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当前基层治理面临人口结构多元、利益诉求分化、数字化转型等新挑战,对公务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系统的能力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基层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既要当好政策“宣传员”,又要做好矛盾“调解员”;既要成为产业“领航员”,又要胜任民生“服务员”。近年来,持续深化的基层减负工作正是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能力培训等举措,让基层公务员从冗余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破解治理难题。实践证明,基层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就越深,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三)这是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关键支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基层公务员队伍是连接城乡资源、激活基层发展动能的重要纽带。他们既是农村产业发展的规划者,通过培育特色农业、推动三产融合带领群众致富;也是城乡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特别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基层公务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政策理解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返贫致贫。通过专项招录、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

(四)这是锻造服务型政府形象的实践窗口。基层公务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其队伍建设成效关乎政府公信力的塑造。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基层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成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标尺。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为民情怀,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才能让基层公务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每一名基层公务员都能以专业的素养回应群众期待,以务实的作风解决民生难题时,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将更加牢固,社会共识的凝聚也将更加顺畅。

二、充分肯定我市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

(一)强化政治把关,筑牢思想根基。我们始终将政治建设贯穿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全过程,在“选”上严把政治关,在“育”上突出政治能力,在“管”上注重政治训练,在“用”上坚持政治标准,对政治上不合格者坚决挡在门外。通过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完善理论学习与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公务员培训的核心内容,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专题培训与“提级”培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优化能力结构,提升履职水平。我们坚持招录、培训等政策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不断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知识、能力与专业结构。聚焦服务大局,实行乡镇机关空编缺员“应招尽招”,用好艰苦边远地区招录倾斜政策,确保基层力量得到有效充实。近3年,通过“四级联考”招录基层公务员1.23万名,占全市招录总数的近80%,其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5.4%。同时,我们紧盯岗位需求,开展初任培训、重点轮训与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能力水平。有计划地把公务员放到改革发展一线、重大任务前沿、艰苦复杂地区和关键吃劲岗位去磨炼,实现加强基层力量、培养锻炼干部的“双赢”。

(三)突出正向激励,激发干事热情。我们坚持把基层作为推动落实、加快发展的主战场,注重导向、制度、措施全面向基层倾斜,持续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选拔在基层一线扛硬活、打硬仗、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同时,我们充分释放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政策红利,把职级职数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明确要求上级机关不得占用下级机关职级职数。此外,我们还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完善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对基层先进模范的表彰奖励力度。出台关心关爱干部政策,提出具体措施,推动解决基层公务员两地分居、休假落实难等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

三、准确把握当前我市基层公务员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对标新时代新征程要求,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学历结构改善但整体层次仍需提升。基层公务员队伍学历“一升一降”态势明显: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年均增长3.2%,但县级机关全日制本科占比仅为市级机关的52%,且较高学历中在职教育占比超60%,专业匹配度不足。例如,某县农业乡镇公务员中,农业经济、乡村治理等专业背景仅占28%,与乡村振兴需求存在差距。

(二)职级并行激发活力但晋升“天花板”尚未完全打破。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虽拓宽了基层职业路径,但受机构规格限制,县级机关四级调研员以上职数仅为市级机关的1/3,部分县直单位三级主任科员以上职级使用率不足70%,乡镇公务员晋升至四级调研员的平均年龄比市级机关高5.3岁,职业发展“瓶颈”仍一定程度存在。

(三)“新鲜血液”补充但“留人难”问题突出。基层考录规模逐年扩大,但艰苦边远地区“招得来、留不住”现象依然存在:某高海拔县近三年招录公务员流失率达15.2%,主要原因是生活条件艰苦、家庭照顾困难。此外,年轻干部通过遴选、选调离开基层的比例年均增长8%,加剧了基层人才稳定性压力。

(四)年龄结构优化但部分领域“青黄不接”。乡镇公务员30岁以下占比达15.3%,但县级机关和街道因编制限制、交流渠道窄,35岁以下公务员占比仅为9.8%,部分县直单位5年内将有40%干部退休,年轻力量补充不足,存在“断层”风险。

四、加强和改进全市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多措并举充实基层队伍力量。我们要科学制定招录计划,增强招录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加大编制向基层调剂力度,继续对基层空编缺员实行“应招尽招”。同时,加大对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退役士兵的招录力度,完善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机制,用足用活政策,确保录用人员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扎得下根。严格执行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规定,严格规范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保证基层公务员队伍总体稳定。

(二)大力提升基层公务员履职本领。我们要坚持不懈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政治训练贯穿基层公务员成长全周期。持续强化基层公务员专业能力培训,市级层面70%以上的培训名额用于调训基层公务员。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等专题,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坚持把在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公务员培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任职,引导基层优秀公务员到重大实践中经受历练,推进跨层级、跨部门交流。

(三)不断完善正向激励和监督机制。我们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注重关心关爱和激励保障。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公务员的监督力度,重视年轻公务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持续释放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效应,优先使用表现突出的基层公务员,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统筹用好职数资源,提高基层较高职级职数使用效能。加大对基层公务员关心关爱力度,认真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加快乡镇“五小工程”建设,落实好高海拔地区补贴政策,推动乡镇公务员工资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持续加大为基层减负松绑力度,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让基层公务员责权对等、更好干事。

 


  • 微信登录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非会员,请先注册
友情链接
微信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登录

账号、密码请于页面右侧进行切换